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侯夫人与杀猪刀第173节(1 / 2)





  当初险些把她和长宁逼到绝境的,便是仗着律令试图侵占她父母留下的屋宅的樊大一家。

  她是个抗摔抗打的,这一路再多坑坑洼洼,她深一脚浅一脚也走过来了,但这世间,多的是没走过来的孤女。

  长宁似被樊长玉那话鼓励道了,当即又开始嚷嚷:“阿姐阿姐,给宁娘请个先生吧,宁娘想念书!”

  樊长玉得闲时,还能教教两个小家伙,一忙起来,自是顾不上了。

  她寻思着,宫里一时半会儿应当也不会让她们外调,便道:“成,改明儿就给你请个先生。”

  长宁笑容都快裂到耳根去,拽着她的袖子晃了晃:“阿姐最好了!”

  樊长玉见长宁蹦跳着要去找俞宝儿,告诉他这个好消息,不由也是摇头失笑。

  正好谢五送书回来,樊长玉便对他道:“小五,你留意一下京城内有没有合适的夫子,我想给长宁和宝儿请个西席,暂且教她们读书写字。”

  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不用请那些学识渊博的有名夫子,两个孩子都还小,请那等先生来,是屈才了。”

  谢五一一应下,但神色有些微妙。

  樊长玉这才注意到他手上拿着一册书,她困惑道:“郑将军没要?”

  谢五道:“不是,当初李太傅家的公子赠了您几册注解的兵书,您赏给底下的将军们看了,这本传到了郑将军手上,我方才去送书,郑将军便把这册兵书让我带回来了,说是还给您。”

  樊长玉不由皱了皱眉,李怀安赠她兵书的事,她都快忘了。

  当初那几册兵书,也的确是赏给了底下人的,但郑文常那人一根筋,约莫是觉着又找她借了书,心中过意不去,才把这册给还了回来。

  樊长玉也没当回事,道:“罢了,就搁到那边架子上吧。”

  谢五拿着兵书走进,瞥了一眼架子上樊长玉常看的那些书,里边有谢征一开始就给她注解过的四书,还有后来给她注解的兵书。

  谢五迟疑了一下,挑了个最角落的位置,把李怀安注解的兵书放了上去。

  -

  转眼便到了年宴的日子。

  樊长玉每日从唐培义那里听到的,依旧是魏党和李党在朝堂上各执一词,吵个不休。

  但有了韩尚书之子惨死的震慑,上至朝堂下至坊间,都无人再敢公然非议魏严。

  谢征要着手准备宫宴当晚夜探冷宫和从大理寺劫走随府管家的事,期间还在暗访陶太傅的行踪,忙得抽不开身,各方势力又盯得紧,期间只潜入进奏院看过樊长玉一次,给她带了把削铁如泥的匕首作礼物。

  进宫的当晚,樊长玉不知何故,左眼皮一直在跳。

  谢征在这个年夜有诸多部署,樊长玉怕出什么意外,临行前往左腿绑上一把小巧的剔骨刀,右腿绑上那柄削铁如泥的匕首,想着便是出了什么事,也能有个防身的利器。

  她给长宁和俞宝儿都包了一个大大的压岁红封后,才在长宁眼巴巴的目光里,同唐培义等人一道坐上了进宫的马车。

  第149章

  宫宴设在太极殿,此乃外宴,只有天子和朝臣共同宴饮。

  进大殿之前,便有太监领着捧托盘的侍者,一一将武将身上的佩剑收去。

  樊长玉也是在第一次进宫面圣时,发现只会验明腰牌,收走她们随身携带的那些看得见的武器,并不会挨个搜身,才在出门前往腿上绑了短刃。

  长靴一套,任谁也瞧不出来。

  毕竟平日里朝见天子和今日前来的赴宴的,除却王公贵族,都是有头有脸的大臣。若每次朝会或赴宫宴都得挨个搜了大臣的身才准进殿,且不说费时费力,也有损大臣的颜面和君臣之谊。

  历朝历代颁下的武将不得持兵刃进殿的规矩,一来是避免对天子不敬,二来也是防止武将在大殿之上对天子发难。

  但真有反心者,仅凭带进大殿的一柄利刃又能做什么?对方若逼宫,必定是已策反了整个皇宫的金吾卫。

  寻常臣子,则万不敢做私带兵刃上殿这等掉脑袋的事。

  故此皇宫历来没有搜大臣之身的规矩,只有底下的宫女太监才会被如此对待。

  樊长玉上回进宫是白日,那时瞧着整个皇宫已是巍峨肃穆,今夜大雪飘飞,整个宫城处处灯火通明,隐匿在无边的夜色里恍若一表皮被烧得皲裂,露出底下赤红炭光的巨兽,华美又有种诡谲的震撼。

  但那灯火照耀不到的暗处,也透着无尽的疮痍和阴沉。

  进了太和宫大殿,便有侍者引着大臣们去各自的席位落座。

  左为文官席位,右为武官席位。

  三公九卿和皇亲国戚的席位都是靠最前方的,樊长玉作为三品大员,被小太监引着坐到了右侧中间的席位。

  整个大殿,无论文武官员,皆只有樊长玉一人是女子。

  她一入席,便引得四面八方的目光看来,好奇有之,打量有之。

  先前在金銮殿上,朝臣们虽已见过樊长玉一面,但那时乃朝会,她面见皇帝又跟着唐培义等人站在大殿最前方,靠后方的官员们只能瞧见她戎甲后方垂落的一袭猩红披风,今夜这些朝臣才算是真正见过樊长玉了。

  樊长玉屈膝跪坐于红木矮几前,面上从容平静,三品的绯色武将官袍穿在她身上,别有一股英气,她将腰背挺得笔直,似嶙峋山岩间长出的一株苍竹,在一次次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后,磨出一身峥嵘,在这些久经官场的大臣们中间也丝毫不露怯。

  皇帝还没来,文武席间的首位也还空着,大殿内的气氛还算融洽,相熟的朝臣们三三两两攀谈着。

  樊长玉本想静等开席,怎料一名面生的年轻武将径直走到了樊长玉案前,“久仰樊将军大名,先前在金銮殿上只同樊将军打了个照面,今夜可算是有幸再见樊将军,我敬樊将军一杯!”

  言罢便两手执杯将里边的酒水喝了个干净,还将杯子倒扣过来看着樊长玉。

  大有樊长玉若不喝,便是不给他面子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