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四十一章绝信(2 / 2)


  焉耆与西州城外,战事正酣。

  吐蕃骑兵善于突袭却不擅守城,王将军久居吐蕃,深谙对方用兵习惯,几次交锋之后,西州兵力虽不足,竟也游刃有余。

  然而沙场终究是沙场,连攻叁日后,西州军终于将武周大旗重新插在焉耆城头,回首望去,尸横遍野,满目疮痍。

  夜幕低垂时,她在大营前清点降将,余下兵士们正在沙场挖坑,埋葬死在一处的仇敌与同袍。西州与焉耆城内,百姓重新燃起炊烟,源源不断地出城为官兵送来吃食。彼此素不相识,满面尘灰,相见时却抱头痛哭。

  蚁群般的民众行走在漫天飞雪中,沉默,坚毅,屡斩屡生,无边无际。

  王将军走到她身后,拍拍她脑袋:“阿容,明日你我启程,去昆仑山。”

  她迟疑了一会,才开口道:“能否再等一日?”

  王将军了然,笑得宛如老父亲:“好。”

  她在等一个人——那个行迹奇怪的裴公子。不知为何,她总觉得那人就是李崔巍。

  (叁)

  风雪中她看见从营帐外跑来一人,却是陈参军。

  陈子昂跑得上气不接下气,从怀中掏出一封文书,郑而重之交到她手上:

  “朱邪公子刚到西州城外,托我先将此文书交付与你,要你回京时将它面呈圣人。”

  她拆开文书,映入眼中的,却是李崔巍的字迹——

  “此番吾去公主府,恐凶多吉少。特书此信,交代后事。”

  她抬头去找陈子昂,此人却早不知去了何处,她只好继续往下读:

  “吾生来孤煞,少失怙恃;亲故耆旧,多成黄土。身若飘蓬,寄于天地,不敢负巫山之意,唯求无愧赤心。今得证大道,纵赴黄泉,亦无所憾。”

  西州风雪渐大,迷了她的眼睛。

  “望卿见此信时,千万珍重,卿之宿仇,亦吾之宿仇,吾今日一去,恩仇相抵,汝当提振精神,重施螺黛,细描蛾眉,四时佳景,不宜枉度。卿之才略,在吾之上,若勤勉任事,新朝鼎革,大有可为。”

  “吾念卿之情,然终负卿之意。此恨无处可迁,唯望故去后,可化游魂一缕,徘徊世间,得见汝安好无恙,方得安归大化。”

  落款是垂拱二年。是他在去赴公主府香宴之前所写,彼时她还在丰都市,与十殿阎罗对阵。

  她抬头看天,无尽的雪从九天落下。

  此时不远处响起马蹄声,她转身望去,风雪中,依稀有人影跑向她,黑发如漆,目如点墨。

  是裴公子。

  (四)

  此刻,神都洛阳皇城太微宫内,灯火煌煌。

  武周的皇帝武曌坐在大殿上,手中是漠北战报。

  她展开密报阅毕,眉头舒展开来,回头与背后等待的上官昭仪耳语:

  “李太史果不负朕望,与默啜谈已谈妥。如今漠西正用兵,需先稳住北境。待收复安西四镇,再徐图突厥。”

  上官昭仪眼睛一亮:“圣人此番可安心些许。”

  武曌起身,金丝龙袍在身后逶迤数尺。

  “准备车驾,朕要出宫。”

  “去何处?”

  “城北,大福先寺。明日是先皇祭日,照例斋戒叁天。”

  半个时辰后,天子车驾行走在洛阳道上,万民闭户,扫洒净街。天边一轮孤月,照着车中唯一的人。

  叁十年前,她曾与高宗李治无数次地行过这条路,他的手也曾紧紧与她相握。不是没有过嫌隙、仇怨与争夺。人性有暗处,帝王之心尤为阴暗。

  但在阖眼之前,他终究放手,给了她自由。

  “我死之后,你应当忘了我,比从前过得更快活。”

  高宗李治,终究配得上做李唐的天子。御驾寂静地行在天衢上,女皇在车中忽忆起往事,眼中竟有泪光。

  “世上唯有先皇,知我、信我、爱我,将天下权柄交付与我。若我行差踏错,唯有他,配降罪于我。”

  “可他已不在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