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1节(2 / 2)


  她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,脑子里一片混乱,公孙柔嘉稳住她,道:“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先让陛下下废太子,立东海王的诏书,有了诏书,诸卿们再反对也没有了。”

  王沅与公孙柔嘉急忙赶往建章宫求见李湛。李湛面无血色,躺在床上,王沅握着他的手,哭泣道:“我与陛下夫妻多年,见陛下受此磋磨,恨不得代陛下受罪。”

  李湛睁开眼睛,道:“别哭,生死有命富贵在天,不用太难过。”

  王沅道:“我真希望您立刻就能好起来。”然后她对李湛说起了李珣的事情,“陛下,您曾答应过我的事情,何时可以做到?”

  废立太子的事情,李湛一直都放在心上,只是因着身子的原因拖下来,他说:“就现在吧,张让过来,朕口述由你执笔!”

  张让拿了笔墨纸砚过来,李湛说一句他写一句,诏书写完后,张让去取玉玺之时,魏相与姚彦等人在殿外求见,大喊道:“陛下,臣有要事启奏。”

  王沅与公孙柔嘉两人避进内室,仔细听他们说话。

  只听姚彦道:“陛下,立幼子为嫡,容易招致祸患啊。东海王太过年幼,必然会由母后干政,必将造成外戚坐大,或许会导致吕后旧事重演。”

  魏相本来是赞同李湛废太子,但若是李湛命不久矣,此刻废太子就不是明智的决定。东海王才七岁,等到能亲政,至少需要十年,幼主执政,对国家来说并不是好事,而且幼儿容易夭折,东海王能否顺利长大也不知。魏相道:“陛下,请您想想先帝朝的事情。”

  先帝早逝,没有留下子嗣,之后冯熙拥立昌乐王,不久又废之,再立李湛,政权不稳,导致外夷犯边,朝政不稳定,魏相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重演一遍。

  ☆、第 167 章(捉虫)

  167 第 167 章(捉虫)

  李湛沉默不语, 殿内安静下来,王沅紧张地手在发抖,心砰砰跳,仿佛要破胸而出,公孙柔嘉紧紧握着她的手。

  姚彦道:“请陛下三思啊。”

  魏相想了一个折中的主意,道:“东海王太过年幼,臣以为立其为太子不妥,”

  毕竟李湛的身子状况不知道能支撑多久, 他建议道:“中山王宽厚仁慈,智慧通达, 陛下您觉得他怎么样?”

  王沅听到这话心提起来, 中山王是有母妃的, 到时候她这个皇后又算什么?

  杰米哒

  姚彦瞪了魏相一眼,魏相不为所动,道:“臣请陛下尽快拿定主意。”

  李瑞是李湛次子, 幼年时很得他宠爱,后来因为李湛厌弃程昭仪,渐渐开始不喜李瑞,但李瑞为人宽厚,对待兄弟姐妹尊敬爱护,精通经术, 才能也是有的。陛下认为太子不足以担当大任, 退而求其次,李瑞倒是个合适的人选。

  王沅气急, 一挥袖子,案桌上的茶杯掉在地上,发出清脆的声音。张让看了一眼她,轻声道:“娘娘,稍安勿躁。”他走出来,躬身道:“陛下恕罪,臣一时不察,将茶杯摔在地上。”

  李湛道:“无事。”

  张让度量李湛的意思,又对姚彦与魏相说道:“魏丞相、姚长史,陛下到了该喝药的时辰了,还请两位先行离开。”

  魏相与姚彦行礼后,不甘心地离开。王沅与公孙柔嘉走出来,她看着李湛,想要质问的话却说不口。李湛挥挥手,张让向公孙柔嘉使了个眼色,两人默默地退下。

  李湛欲言又止,最后终于说道:“朕对不起你与珣儿。”杰米哒王沅的眼泪流下来,问道:“陛下,你让我与珣儿以后该如何自处?”杰米哒李湛道:“朕会安排好一切,你放心。”

  这轻飘飘的一句话怎么可能让王沅放心?若是太子登基,他忌恨幼弟夺嫡之仇,珣儿还有什么好日子过,甚至连性命都难保;若是立中山王为太子,程昭仪将与她平起平坐,成为皇太后,依照程氏的性子,王沅母子苦矣。

  王沅赌气说道:“早知今日,陛下就不该提什么废太子的事情,以至于闹到如今这个地步!”甚至会白白给人做嫁妆。

  李湛叹气道:“如果朕还能多活十年,必定会立珣儿为太子,可是事与愿违。近两年来,脑疾时有发生,本以为不是什么大事,可是最近越发严重,常常痛的无法安寝,御医下药愈来愈重,但效果却不如往日好,朕恐怕不能在愈合了。”

  王沅坐在他身边,拿出帕子默默地替他擦汗,李湛抓住她的手,又说了一遍,“你放心,朕必定会为你安排好的。”

  王沅勉强一笑,“我相信陛下。”李湛松了口气,闭上眼睛,王沅替他掖好被子,看着他睡着,才轻轻地走出来。

  公孙柔嘉担忧地望着她,王沅道:“我没事,咱们快回去吧。”两人回了椒房殿密谈,公孙柔嘉问道:“陛下同你说了什么?”

  “陛下身子差,立珣儿为太子的事情很难。”

  公孙柔嘉急了,“难道陛下真准备立程昭仪,程氏野心甚大,届时两宫太后,程氏必不甘心屈居你之下,这可怎么办呀?”

  程氏的两个兄弟的事情其中也少不了王沅的手笔,程氏做了皇太后,决计不可能让王沅讨好。

  王沅无奈,“船到桥头自然直,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李湛卧病,李顼请求去见陛下,几次被拦着,无奈之下,他只能借酒浇愁。董良娣急如热锅蚂蚁一般,她抱着儿子李昀去见李顼,李昀怯怯地喊:“父王。”

  董良娣道:“废太子的诏书还没有下来,您这个样子让群臣百姓知道了,又该作何想法?殿下,您疼爱昀儿,就算是为了昀儿,您也应当振作起来。”

  李顼放下酒杯,苦笑道:“父皇不让孤去探病,孤这个太子本就是名存实亡,徒惹人笑话罢了。”

  “名还在就行,现在您出去,谁敢不尊称您一声太子殿下!”董良娣道。

  李顼斟了一杯酒,一饮而尽,道:“朝中有风声传来,父皇可能要立二弟呢,你看,不管是二弟还是五弟,父皇废除我的心思已经昭昭。”

  董良娣一把抢过他手中的酒壶,扔到地上,道:“陛下还没废您,您就还有机会,陛下信重的姚长史一直都是支持您的。您现在没办法见到陛下,但是二公主有啊,您让二公主替您去求陛下,还有中书令张让,他是陛下的近侍,只要他肯帮您说话,陛下肯定会考虑的。”

  “可是,徽鸾现在根本不愿意理会我,还有张让,我们素来没有什么交情,她怎么会帮我说话?”

  董良娣看着眼前这个男人,深深地失望,她想她如果是陛下,也不会让这么一个懦弱无用的人继承帝位。但她现在却不得不替李顼想办法,道:“太子妃与公主关系好,必然不会拒绝太子妃的请见,您让太子妃去求公主。至于中书令那边,只能先尽量给他送钱财及名贵的器物了。”

  李顼喝酒太多,反应有点慢,董良娣吩咐侍女给他梳洗,然后对他千叮万嘱几句,推着他去了正院。

  曹贞的父亲曹齐身为九卿之首的太常,虽然不参与政事,但曹家亲故遍朝野,很多事情她都知道。李顼上门来,先给她说了一通好话,什么从前对不住她,以后必定会好好对她。曹贞听听就过了,她想着李顼肯定还有别的话要同她说,于是直接问道:“殿下,您到底想说什么?”

  李顼讪讪道:“你与徽鸾交好,孤希望你能进宫去探望徽鸾,让徽鸾在父皇面为孤说几句好话。”

  曹贞本不欲多事,但想起父亲的告诫,她现在毕竟是太子妃,日后太子显贵,她未必会跟着显贵,但太子倒霉,她是一定会倒霉的。现在若是帮太子去找二公主当说客,不管怎么样,太子算是欠她人情了,或许日后用得上,她点点头,答应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