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夜阑京华第35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无须对我如此生疏,”谢骋如瞧着她,像瞧着件比紫禁城里任何一件藏品都珍贵的稀世珍宝,柔声说,“以后跟着清哥儿,一起叫我二姐吧。”

  何未脸热了。

  她想问谢骛清怎么没来,但碍于两人刚彼此介绍过,怎么都要有一番寒暄才合适……

  “去吧,”谢骋如说,“他在百花深处等你。”

  何未望向二叔。

  何知行微微笑着说:“谢二小姐是我的客人,我会招待好。去吧。”

  何未轻声说了句:“谢二小姐,再见。”

  谢骋如笑着说:“下次再见,希望你能开口叫我一声二姐。”

  何未退出书房,心忽上忽下的。

  他竟没说……自己姐姐到京了。

  她要了车,往百花深处去。过德胜门时,太阳还没完全落山。

  正好碰上驼队过路,挡在车前头,何未在阵阵驼铃声里,想着方才见到的谢二小姐。有什么呼之欲出,像隔着雾蒙蒙的玻璃窗,只需她伸出手擦干净,便能见真貌……她靠在车窗边,想着想着,脸便热烘烘的,没再好意思往下深想。

  林骁在胡同口等何未,引路时轻声问她:“二小姐从公子走后,没来过百花深处?”

  她摇头。怎么副官问了和他类似的问题?

  林骁欲言又止,想想,也不必说什么,稍后就能瞧见了。

  何未踏着夕阳的光,轻轻走上两节台阶,推开虚掩的院门。

  院子里,读书的已带着几个军官在收拾。她恍惚像见到过去,军官们提着一桶冒着热气的水,正浇着地上的厚冰。在滋滋的白烟里,大家见她便笑了,去瞧等在正房门外的自家将军。谢骛清披着大衣,像等了有一会儿了。

  “这终于来了啊,”看院子白发老伯瞅着何未,“他前年写了对联,自己贴上说要给你看,我左等右等不见人,还以为你这丫头出事儿了呢。”

  老伯不认谁是少将军,谁是何二小姐,只认这昔日将军的侄子和他的心上人。

  何未瞧门框两边的新春对联,因两年的日晒雨淋由红变浅红,话是最喜庆的话,没想到谢骛清也能写如此入乡随俗的字句。

  一副平平常常的对联,便让她眼热了:“重新写吧,要过新年了。”

  “好。”他微笑着答。

  何未要推门,发现大家都瞧着自己……

  谢骛清是笑意最不明显的,最后还是老伯着急:“姑娘快进去吧。”

  她不解,轻轻推开门。

  入眼,灯光下,满屋子都是西府海棠,地上、桌上摆满了。

  不必想也都是两年前准备好的……可惜碰上她这个迟钝得要命的女孩子,没有想到这里有什么,没来看过。

  “我真不会养海棠啊,”老伯在后头抱怨,“生怕养坏了,等不到你来看……被你们小两口折腾得啊。”老伯思想老旧,没有谈恋爱的概念,见何未来过几次,早就认定是小两口了。

  何未眼睛泛了热意,不想被背后的众人瞧见,低头进了屋子。

  她望里处,全被罩着红红绿绿的布,恐怕是看院子的老爷爷弄上的,老辈人对颜色的口味极相似。床铺上没被褥,剩了木板子。她往里走:“不收拾好,今晚你睡哪儿,天都快黑了。”她知道谢骛清跟在自己身后。

  书桌上有一方纸,被砚台压在夕阳的光里,瞧不清字,被灰蒙住了。

  她愣了愣,难道是他两年前留下的?

  她背对着谢骛清,走到书桌前,那上头果然写着一行字,极短。她拿起那张纸,用手抹去灰尘,让那行字更清晰了:

  清少年言,山海不全,死而有憾。而今更坚定日后之决心,江河未清,吾拒往生。

  山海不全,死而有憾。江河未清,吾拒往生。

  谢骛清曾在这间屋子为人写过无数次的送别话,唯有这两句是留给他自己的。

  第27章 醉颜对百花(3)

  “我十七岁来过北京,去过德胜门。”谢骛清在她背后说。

  那时的他刚离开保定,独自一人坐火车来了北京。那晚他在德胜门下,看着古时出征的大门想,这一战势必要胜,推翻清王朝再回来,带着兵从此门走,畅快地走。

  “你手里的前半句,就是那天写下的,”他说,“后半句一直空缺。直到那晚离开恭王府,直接去了安定门,才有了后半句。”

  是她告诉他,北京不止有德胜门,还有大捷回朝的安定门。不管是国与家,都盼着着出征的人能平安。

  相隔十年,他终于完成了这段话,这里有他的家国与志向,也有她的名字。

  谢骛清同她隔着一个珠帘,见她转身瞧自己,他掀开珠帘进了卧室。珠帘子在他身后落下,白珠子一串串地撞击着彼此,缠绕晃动着。

  “我……以为,”她在窗外军官们烧火做饭、浇水融冰的笑声和杂音里,几度哽咽,许多事忽然都变得明朗了,还有更多她从未想到过的,“以为,你没这么喜欢我。”

  谢骛清眼里盛着笑意,轻声打趣她:“有多喜欢,我也不好说。又没比较。”

  她一下子想到两人初次亲吻那天,他问自己还觉得亏吗?自己也是如此答的。

  他记得她说过的每句话。

  不止记得,细回忆起来,谢骛清从来都顺着她的心意,能为她做的全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