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十一章此物名为玉米(1 / 2)





  “陛下,这是何物?”

  李三才问道。

  “早就听闻陛下天资聪颖,在木匠和厨艺一道有非凡的成就,今日一见,果然不同凡响啊,这应该是陛下发明的食物吧?”

  杜斌也问道。

  林凡饶有兴趣的看着二人,根据历史的记载,玉米、红薯、土豆都是在清朝时期才大范围的引进的。

  也就是说,在明朝时期玉米并非是不存在,只是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,这杜斌和李三才显然也没见过。

  “这可不是我发明的食物,而是我种出来的。”

  林凡说道。

  “种出来的?怎么会如此奇特?我乃是明朝大司农,大明所有的农作物我应该都见过啊,为何这一个没见过?”

  杜斌一脸的疑惑。

  林凡说道:“咱们先吃,吃过之后我在和你们细说。”

  说罢,林凡便是拿起玉米吃了起来,这种食物在后世,几乎每一个人都吃过。

  而林凡亲手种出的玉米,味道格外的香甜,一口下去,唇齿留香,杜斌和李三才犹豫片刻,也拿起玉米啃了一口。

  “恩!”

  二人同时惊呼出声,然后便大口吃了起来,将玉米粒全部啃光,二人看着中间的玉米芯发愣。

  “二位爱卿,此物名为玉米,你们刚才吃的黄色部分是玉米棒子,中间的玉米芯是不能吃的,不过,可以用来当木柴烧火做饭。”

  林凡笑着说道。

  “玉米!好神奇,我吃了一个,居然觉得半饱了,此物可以当作主食!”

  杜斌震惊道。

  “此物的美味,不下于山珍海味啊,不知此物陛下这里可还有?既然是地里种出来的,那么产量有多大?”

  李三才问道。

  这个才是他比较关心的,若是这玉米的产量很大,可以大范围推广的话,那大明可就真的不缺粮食了。

  “李爱卿倒是问到了点子上了,这玉米的产量,亩产在两千斤左右。”

  林凡笑着说道。

  “两千斤!”

  李三才在震惊道。

  “没错,就是两千斤。”

  林凡很肯定的说道。

  李三才的身子都激动的发抖了,林凡却是能明白李三才为何如此激动,因为在这个时代,可没有袁教授,也没有转基因小麦,小麦的亩产也就四、五百斤,这还是年份好的时候。

  玉米可以达到亩产两千斤,这不就等于大明的粮食可以增加四倍甚至是更多吗?若是全国推广,老百姓还会饿肚子吗?

  “陛下,真的如您所说,亩产高达两千斤吗?”

  杜斌不确定的问道。

  他身为大司农,可是非常明白一件事情,若真的有高产的农作物,为何没有见农民种植?

  “的确是高达两千斤,而且,这玉米的生长周期只有三个月,也就是说,百姓们收过小麦之后,再种植玉米即可,这样,就等于是百姓一年可以收获两次农作物。”

  林凡再次说道。

  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