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4章(1 / 2)





  父皇又让人把东宫的珍宝财物搬到殿外。琅琅满目铺了满地,在阳光下闪闪发亮,就算让殿里全部的大臣扑倒在这些奇珍异宝上,也无法抱住全部珍宝的一半。

  殿里的大臣有不少人送女儿和金银、珍宝入东宫,但没想到大皇兄的女人和金银、珍宝如此之多。他们开始交头低语地议论,说父皇是不是要抄了东宫财物。

  父皇威严的声音从上方传来:“刚才念到的大臣,去殿外看看有没有你们的金银财物在。若有,朕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收回。不然地话朕要把这些让太子变得生活奢华的东西,一律变为军饷,让我大隋南下灭陈的将领、士兵们无后顾之忧,也算给太子积累人气,好让他登上朕的宝座时,无人反对。”

  父皇见无人动身,便看向身子微微颤颤地大皇兄说:“太子对朕的做法可有异议?!”

  “儿臣不敢!儿臣知错,一切听从父皇的旨意。”大皇兄性子软,磕头认错还来不及,哪敢对父皇说半个“不”字。

  这些大臣更是不敢出殿门,认领自己送给大皇兄的财物。若是认领,那便是不打自招,承认自己送奢侈物品带坏大皇兄,接下来还不知道会受到什么责罚呢。

  我注意到站在殿外那些大皇兄的妾室。当她们看到宫人把地上的金银、珍宝搬走时,有不少人心痛地想去护住,却被旁人拉住不敢啃声,而云昭训最为淡定,她甚至连看都不看地上的金银、珍宝一眼,好像那些东西与她无关似的。

  父皇见无人反对,脸色缓了慌,没有刚才那般紧绷,甚至还颇为“苦恼”地说:“哎呀,既然无人认领就说明这些都是外邦使臣送给太子的。各位爱卿说说,朕哪点做得不好了,他们都不送朕金银、珍宝,怎么都把东西往东宫送呢?哎~~以后朕得在东宫派个‘门神’,当外邦使臣送礼的时候,问问他们,为何不送给朕,反而送到东宫。难道嫌朕年迈,脸皮皱成一团而嫌弃朕,他们觉得太子容貌俊美,应当如神人般供奉?!”

  父皇问话,大臣那敢不回话,皆说“皇上英明神武,有如神人在世”这样的好话。

  被父皇“抄家”的大皇兄早已吓傻,附和着大臣,唯唯诺诺地赞美父皇。

  我看到这些大臣有苦难言,心里特别的痛快。

  外邦使臣也送过不少金银、珍宝给父皇,并没有像父皇所说的那样,只送给东宫,不送给他。父皇故意这么说,是暗讽这些大臣送金银、珍宝给大皇兄,而不送给他这个当皇帝的。他们这些大臣想做什么,想谋反吗?

  其实这些大臣是觉得父皇身为一国之君,要什么没有,用不着他们送,而东宫里有他们的女儿,他们总得送些金银为女儿打点一二,让女儿好图个未来的皇后、贵妃之位,为自己在朝堂的势力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  其实这些大臣们都想说,谁让母后强势不肯让父皇纳他们的女儿为妃,不然他们也会送金银到父皇的后宫。可看着坐在父皇下方的母后,想起母后与父皇联手的种种强势手段,谁敢把这些心理话说出来。

  父皇知道这些大臣肚子里的花花肠子,也不明说,怕明说了,这些大臣那天一个抽风,真来个密谋造反,让他早早退位。

  虽然这几年都能收取各地的赋税,国库充盈,但父皇皆把国库里的金银用于国用于民,自己私下花费的金银并不多,甚至连母后的衣裳都没有多置,可以说是近百年来最为节俭的皇帝。

  父皇如此节俭,后宫又只有母后一个女人,而大皇兄又是如此的奢侈,东宫又如此多的女人。这让身为帝王的父皇心生不满不足为奇,最重要的是父皇担心大皇兄继位后,会不会把大隋的国库挥霍殆尽,致使隋灭。

  父皇还往东宫派“门神”,真是精打细算。这往后谁还敢携带金银到东宫拜访太子看望女儿,万一来个“门神”搜身,把他们身上的金银搜出来交给父皇,父皇认为他们带坏大皇兄这个太子,而治他们的罪怎么办?

  可以说父皇不但抄了大皇兄的“家”,还断了他的“财路”。

  父皇听了大臣们的赞美之词,顺水推舟说:“既然各位爱卿认为朕英明神武,认为朕这般做是对的,那朕当真该好好责罚太子一番。”

  居然还要继续责罚!大皇兄一听父皇这么说,差点又晕了过去,接着又被宫人扶住掐人中穴弄醒。

  父皇这一次是跌了心要教训大皇兄。他说:“太子东宫里的丝竹管弦令宴会排场之大,让外邦使臣觉得东宫便是后宫,实在是对朕的大不敬。来人,把东宫的丝竹管弦及乐师通通请入后宫安顿,让朕改日可在后花园请外邦使臣好好地听上一曲。太子,朕这样做妥当否?!”

  这回不但是断了财路,连靡.靡之音也断了。若不是父皇问话,大皇兄又要晕了。

  大皇兄已临近“崩溃”地边缘,虚弱地说:“父皇说的及对,儿臣不敢反对。”

  “很好,很好。”父皇不断点头说:“既然如此,太子的开销用度也挺大的,国库每年给予你用的金银也不少。现在我大隋要对陈用兵,各方面开销都很大,不如你的用度由原来一年所用的金银,改为一个季度所用的金银,好让我大隋度过难关,待攻下南陈,朕再嘉奖太子如何?”

  父皇这是打着向大皇兄借钱的名义,变相地消减大皇兄的国库开支。

  这回有大臣不干了,父皇不但断了大皇兄的财路,让他们无法送金银到东宫给女儿,还想让大皇兄用三个月的金银用度当成一年来用,要知道大皇兄东宫里可是有很多女人要养的,饿着别人的女儿,他们不管,可不能饿了自己的女儿,他们还得指望女儿谋个未来的皇后、贵妃之位,为自己图谋更高的朝中势力呢。

  有大臣出位说:“皇上,自古以来就没有哪朝的太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在朝的皇帝都把太子富贵地养于东宫,便是想让太子自小能养成帝皇的尊贵风范,不怒自威,让大臣们心生畏惧,拥戴他顺利登基为帝,继承国.家社稷。太子感恩于皇上的厚爱,便会更为地孝顺皇上,为皇上排忧解难,料理身后事!”

  “是啊,是啊。”这大臣的话引来在场大臣们一阵附和。

  “排忧解难?!”父皇听到大臣们纷纷附和,脸色又难看了,声音也提高不少:“那是朕为太子排忧解难!你们倒是说说太子如何为朕排忧解难了?!说啊,怎么不说了,通通成哑巴了?!料理身后事,难道就因为朕让太子提倡节俭,他就不懂得为朕料理身后事了?!如此不懂孝道,还立为太子干嘛,存心让朕添堵吗?!”

  “父皇,儿臣没有!儿臣会孝敬父皇的!”大皇兄见父皇再次发怒,求饶般为自己辩解。

  父皇怒不可歇,指着大皇兄说:“你这个不孝子。从前是那般地温驯,事事都听父皇的。现在呢,都听枕边风了,把父皇的谆谆教诲当成耳边风。那好,既然你的女人都如妲己、褒姒似的把你带坏,朕就责罚你的女人。来人,把伺候太子三年以上的妃妾拉下去各打二十大板,三年以下的各打十大板,不足三月的由父用金代罚减罪归家!”

  父皇这话一出,殿外的莺莺雀雀晕倒一片,哭声不绝于耳。大皇兄也跟着哭了,不断地磕头求饶,但他的求饶声和哭声在这一片哭声中显得特别的微不足道。

  朝堂的大臣们恐慌了,大臣们争先恐后地下跪为自己的女儿求情:“皇上,不可啊!二十大板下去,微臣的女儿身子娇贵,会命不久矣!求皇上恕罪,微臣定会好好地教导女儿,不让她带坏太子!”

  “皇上,微臣的女儿刚入东宫不久,微臣愿意用金银代罚,献出金银充当军饷。”

  “皇上,微臣的女儿已怀有身孕,不得受罚啊,皇上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……

  父皇面对这些大臣的叫嚷声求饶声,早有准备,命举着托盘的宫人到各位大臣面前。

  这些大臣看着盘中放着纸笔,开始还十分疑惑,而后看到纸上的内容,才恍然大悟。

  敢情父皇让他们签下为女儿赎罪的金银欠据,让他们改日交纳上面的金银充为国库,作为军饷。当然每位大臣所交纳的赎罪金银都是不同的,他们的女儿陪大皇兄最久睡过的次数最多,所罚的金银越多。谁让他们的女儿带坏了大皇兄。

  首当其冲的便是云昭训的父亲云定兴。当云定兴看到巨额赎罪金银,差点当场踉跄跌倒,在宫人的搀扶下,颤抖着双手,连笔都拿不稳,最后被父皇一句“各位爱卿可有不满”吓得立马在上面签了字。

  父皇觉得这还不够,待大臣们签下赎罪金,又说:“之前在名单中念到的爱卿,皆频繁地出入东宫带坏了太子,皆要受到责罚,但考虑到爱卿为国出力不少,国家社稷都少不了众爱卿。所以朕给予你们赎罪的机会,看看下面那张纸所写的内容,若觉得交纳金银充当军饷,以功抵过能够接受的话,就把自己的名字签上吧。”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

  这几章写的内容都是没有历史记载的,可以说是度年乱编,因为隋朝的大臣们都很有脾气和个性,是不大可能任由隋文帝这般“欺负”的。而且按照当时云定兴的官职,他还没有资格登上隋文帝的早朝大殿。

  不过度年写得很爽啊,想到腹黑的杨坚大叔不断地搜刮臣子们的金银就很爽o(n_n)o哈!

  文献皇后的事下章处理,女主四皇姐还没被赐死,所以下章继续写隋文帝杨坚的腹黑攻略。

  不喜欢这种有点偏离历史情节的历史爱好者,可以跳看,为此因为度年的偶尔任性,向你们道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