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5章(1 / 2)





  陈王世子本想说点什么,抬起头正好撞见苏锦绣的目光,见她冲着自己笑,他猛的打了个冷战,忙跟着陈王妃离开了府衙。

  余下的事好处理多了,杨大人只要立案,将人关进去,可人管在这儿,要是出了什么岔子,他们走了也就罢了,他还在府衙里,怎么和陈王爷交代呢。

  于是他嘿嘿笑着,搓着手朝南药看去:“曲大人,你看这……”

  “杨大人,这就是你本职所在,做到位了就行,又何必担心这些,陈王爷不会那么小心眼的。”南药笑着安慰他,“这事儿别人不提,他都不会想提起,杨大人也别忘了那五十鞭责,身为县衙,你可不能因为那是陈王府而怕了他。”

  “那肯定不会,肯定不会。”杨大人悻悻笑着,把他们送出了门,随后很快吩咐人去找大夫过来给陈王府这两位少爷看伤,这两个月,他可得拎紧了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从府衙出来后,已是下午,清竹忙拿了披风给苏锦绣穿上,又从马车内抱了暖炉,摸了摸苏锦绣的手关切道:“小姐冷不冷。”

  “不是让你去找四哥,怎么他们来了。”苏锦绣低声问他,朝施正霖那儿看了眼,他们正和陈怀瑾说着话。

  和陈筏他们打起来时她就计划好了,让紫茵留在现场看好证据,让清竹赶紧去找四哥,到时也不怕他们耍手段。

  “风掌柜不在十里铺,我就往宋家那儿去,出了西市后发现曲大人的府邸就在附近,心想着表少爷也不一定在宋府,小姐您这儿可等不得,我就去曲府敲门了,正好曲大人和施大人都在。”

  清竹话音刚落,那边便传来了南药的笑声:“苏姑娘,你这丫鬟很聪明,要不然我们也没法及时赶过来。”

  “今天这事多谢你们。”苏锦绣转身和他们道谢,四哥来的话或许还要拖上一阵子,眼下几重面子在,就是明摆着她对他儿子动用了私刑,他也不得不让。

  “苏姑娘如此机智,是在令人佩服。”南药笑着拱手,那是打心眼里服气。

  “耽搁你们这么长时间。”施正霖会在南药府上,肯定是有事情,这边府衙里耽搁了这么久,苏锦绣也不愿意他们多浪费时间,“我先回去了,改日再谢。”

  “路上小心。”施正霖没说什么,目送她上马车,这边陈怀瑾也上了马车,准备回陈府去。

  “你就不多说点什么?”南药见他说了没两句就叫人家路上小心,不免替他可惜。

  “她说了改日再谢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南药看着他,“我算是看出来了,你们半斤八两,般配的很。”来府衙的时候他还想着,怎么让他去牢里,就不担心苏姑娘在牢里受欺负么。

  谁想他早就料到了苏姑娘不会在牢里吃亏,在外问清楚了来龙去脉,安排妥当后只等他们出去,将此事速战速决。

  “陈王爷不会追究此事,难保他们从牢里出来再生事端。”施正霖看出了陈王府那两个少爷不是什么安生的人,这回事他们是料错了才会输的这么惨,下回又不知会做什么。

  “就怕万一……”

  施正霖很快有了主意:“找个机会,见那陈王世子一面。”

  “你想让他去管着两个弟弟。”

  “陈王爷这些儿子,除了头两个,其余的都让陈王妃养废了,陈渊那人也不是安生的角,让他压住那两个弟弟,容易的很。”

  南药觉得这主意很不错:“那小子犯在咱们手上的事可不止一件。”

  这边回陈王府的马车上,陈渊忍不住打了个哆嗦,转身命人把窗户包严实,抬手揉了下鼻子,抽了下气,怎么还是冷。

  第89章 089

  回苏府后, 苏锦绣怕宋氏担心,没有提及此事, 晚上苏承南回来之后把苏锦绣叫去了书房,父女俩谈了一会儿,最后还是宋氏派人来催, 才回主屋用食。

  一家人坐在一块儿,宋氏往苏锦绣碗里添了一块肉,笑眯眯看着她:“快吃。”

  苏锦绣苦着脸抬头看她:“娘, 太多了。”

  “多什么, 你是该多吃点肉,看看都瘦成什么样了。”宋氏如今自己气色好, 人也圆润了些, 于是看谁都觉得偏瘦,尤其是苏锦绣,每每来吃饭总给她多添些肉食。

  “大夫都说了,晚上不可以吃这么多, 还是易消化些的好,否则容易积食。”苏锦绣说归说, 还是将宋氏添的肉给吃了, 但忙拒绝宋氏再夹过来, “您给爹吃,他才瘦呢,这阵子工部那么忙,爹您多吃点。”

  苏锦绣笑眯眯的向苏承南献宝, 苏承南二话不说用公筷给她夹了块肉,和宋氏站到了一处:“是太瘦了。”

  见丈夫也支持自己,宋氏点点头:“你看你爹都这么说,也是奇了,刚出生的时候可不小,足足有七斤多,后来却怎么养都养不胖。”

  “娘,要按您这么说,这么些年我跟着表哥他们一块儿习武,都不用跑,滚不就得了。”苏锦绣不肯再吃,“如今您才是最应该吃好的一个,宋家送来这么多海货,您多吃一点,等您生下弟弟妹妹,我去给您钓鲫鱼炖汤。”

  宋氏失笑:“还用你去钓,你啊开春以后老实呆在家里,好好把这绣活补补,我已经把人请好了,出了元宵就过来,这回说什么都得学好。”

  什么头疼来什么,苏锦绣埋头喝汤,佯装听不见。

  宋氏哪肯就这么算了:“躲也没用,今天开始,每日一个时辰,好好练。”

  吃完饭后苏锦绣回如沁轩,对李妈拿上来的绣样如临大敌,坐在塌上半天都没动,一旁的清竹看不下去了:“小姐,您要不先绣个荷包吧。”

  在清竹她们看来,小姐以前也有学的,只不过这阵子有些忙,疏忽一些也不至于太差,但对苏锦绣而言,过去她在关北门那五年,别说是绣样,就是针都没拿过,如今再回来,可不是一阵子的差别。

  坚持了一会儿后,苏锦绣捏起针,深吸了一口气,朝着描好的花纹中落针。

  半个时辰后,清竹和冬罄守在她身旁,犹豫着建议:“小姐,要不您还是先绣帕子吧,之前不是丢了一块,正好再绣一块,当先练手。”

  苏锦绣有些挫败:“好吧。”

  接下来在家的几日,对苏锦绣而言感觉像是一个世纪那么漫长。

  眼看着小年将至,老夫人还瘫着根本不能理事,宋氏怀着身孕,苏承南担心她身子重,不让她跑进跑出的忙,这事儿就落到了苏锦绣的头上,倒是给了她喘气的机会。

  按着宋氏吩咐的,苏锦绣将送往各府的年礼准备好,又收了不少,把礼帖收下后送去给宋氏,来回奔着,时间过的很快,转眼小年到了。

  家家户户忙着祭灶拜祖先,苏府内往年这些都是苏老夫人操办的,今年也都落到了苏锦绣的肩上,由林妈妈她们帮忙倒也不觉得吃力,小年过后,上都城内的新年气氛越发浓郁。

  这时城中诸多官员间流传开了一个消息,皇上染上了风寒,病的越发厉害,如今只能卧床休息,已经好几日没有上早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