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8章(1 / 2)





  她转头进了马车。

  在旁边的太子笑起来,因萧隐当初拒绝刘云珍便是说要娶绝色,不过世上的绝色大约都在宫里了吧,他去哪儿见的?他弯下腰也坐入马车。

  护卫陆续从酒楼下面离开了,陈敏蹬蹬蹬的跑下来,冲到陈静与陈莹身边,吃惊的道:“我正与刘姐姐说话呢,倒听说太子殿下来了,我才晓得一件事儿。”

  “什么事情?”陈敏问。

  “原来太子与萧姑娘青梅竹马,要娶她的,难怪明目张胆来接。刘姐姐说,可能好事就要近了,那萧姑娘便是要当太子妃了。”陈敏哎呀的道,“可她不是向佛的么,我本以为要去做尼姑呢。”

  陈敏听到最后,实在是哭笑不得。

  陈莹也笑起来,捏捏陈敏的鼻子:“那些官夫人不是很多也信佛吗,哪个是尼姑呀,真不知道你的小脑袋瓜里装了什么!”

  三人一时嘻嘻哈哈。

  沈溶见状倒不好意思再留在这里,朝陈莹看一眼便告辞走了。

  每回见面都说不上话,陈莹无奈,只看着手里的花灯,轻轻转了转它。

  陈敏打量一眼,笑道:“这种小孩儿玩的,堂姐也喜欢呀?刚才刘姐姐给我一样东西,可好玩呢,改日我请你来看!”

  刘云珍的任何东西,她都不感兴趣,不过瞧陈敏兴致昂扬的,不好泼冷水,便是应了一声。

  眼见在街上的人渐渐少了,陈静生怕太晚了,便领她们回去。

  一到家里,陈敏叽叽喳喳的便与老夫人说在街上看到的事情,还说太子来接萧姑娘,老夫人对于朝堂的颇是关心,倒也听得很认真。

  说得一阵子,见母亲不在,陈静问起来。

  老夫人道:“也不知什么事儿,你们姨母使人请她过去,应该要回来了吧。”

  果然过不了多久,袁氏出现了。

  “常家是怎么了,这等日子要让你过去?”老夫人也是想不明白了,本来袁氏在陪着她打叶子牌玩呢,后来常家的小厮急匆匆的过来传话。

  “哎,翊儿不知被谁打了,弄得全身是伤,回到家中便晕了!”袁氏想到常翊的惨状,朝陈莹看一眼,常翊溜出去恐是为她,可一个小姑娘断不会有如此的本事,可能是被别人打了,“请了大夫来看,后来醒了,偏偏说暗中看不清楚,我姐姐可是要急死了,我也是弄到现在才回来。”

  老夫人对常翊的印象还是不错的,这孩子嘴甜,也聪明,她连忙道:“那不快让人查一查,指不定是什么匪徒藏在观灯的人里面了,是不是要偷盗钱财?这孩子,没有带小厮吗?”

  “只带了一个,又走散了。”胡德已经被常老爷打了一顿,什么都没有问出来,袁氏摇摇头。

  老夫人也不知道说什么了,半响道:“等会儿我告诉怀安一声,让他多注意下,或者问问今天巡逻的巡城官兵,可有看见什么。”

  “也只能如此。”袁氏道,“这孩子好像吓到了,说什么都记不起来。”

  听到这话,陈莹偷偷的笑,常翊这都是活该,看他往后还敢不敢了,不过说起来,这还是因萧隐,怎么说,也是真欠了他一份人情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萧隐:要还容易,下回让我咬下别处。

  陈莹:gt_lt|||

  ☆、023

  开春之后, 天气渐渐好了,几日太阳一照,院中光秃秃的枝头都冒出了新叶。

  很快要到三月, 这阵子,袁氏与老夫人说话, 嘴里提到的都是些京都的年轻公子,无非是在猜测他们能不能进殿试,得皇帝青睐入朝为官。

  恐怕京都的夫人们都是如此,女大当嫁,没有比这时候更适合挑选女婿的了。

  袁氏也忍不住提醒老夫人:“老爷呀忙里忙外, 为国为民,唯独是想不到家人了,这些天连休沐日都不见人影儿……”

  还说惦记着大女儿的终身大事的,但这阵子根本没有说过什么年轻才俊,更别提带回家看一看, 恐怕他是忘到脑后了!

  老夫人笑道:“等我见到他,自会说的。”

  外头有小丫环走进来,与凤娘禀告,凤娘闻言呆了呆,方才过来说话:“老夫人, 门房说来了一位孔太太,说要拜见您,带了一双儿子。”

  老夫人心想,姓孔的好像没有熟识的。

  “她说往前一直住在老夫人的隔壁呢, 她儿子叫明春,明山,与大夫人极是相好的。”

  没等老夫人反应过来,陈莹惊讶道:“是钟大婶!”

  那是瞿氏,嫁到钟家的,可怎么叫孔太太了?

  听孙女儿一说,老夫人记起来了,浮山的钟家是住在隔壁,他们陈家卖油,钟家卖饼,钟老太太在世的时候,时常互相串门,很是亲近,可惜命短,她离开浮山的时候,钟家的长辈都已经不在,只剩下一对年轻夫妇。此前听大孙女儿说,钟家儿子也去世了,而今那儿媳改了称呼,恐怕是再嫁了。

  “快些让他们进来吧。”老夫人吩咐。

  来京都之后,从来没想到还能再见到家乡的人,陈莹笑眯眯的道:“要是弟弟知道,定是高兴极了,他与明春两兄弟天天在一起玩的,不知道的,都以为是亲兄弟呢。”

  “那把二少爷也请来。”老夫人笑着与凤娘道,“去厨房说一声,多添些菜肴,家里难得有这样的客人!”

  袁氏闻言略微拧了眉。

  没有什么交情,她心里自然不会欢喜,只老夫人提出来,便也附和两句,毕竟那是同乡,怎么也得给些脸面。

  老夫人又将吕氏也请来。

  瞿氏三十来岁,大儿子钟明春九岁,小儿子钟明山六岁,后者与陈佑差不多,故而打小自从相识就黏在一起,几乎是难以分开。那天离开浮山,因突然,陈佑在车上想到自己的伙伴,哭得厉害,一路上都没有开怀过。

  听说他们来了,小孩儿放下书便奔向上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