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章(1 / 2)





  离开公司后 ,言桢也没有着急回去。虽说有一段强塞给自己的现代的记忆,然而她对这些还是不了解。红绿灯对面有一座商场,言桢准备过去转转。

  她踏在斑马线上,准备横穿马路的时候,走了不到五分之一,才发现身后的一群人都站在原地。接着路过的汽车对她按起了喇叭。

  言桢赶紧退后了一步,小心翼翼的躲在了人群的后面。

  刚才的小插曲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,大家都默默的玩着手机,倒是人群的中的一人注意到了最后面的言桢。

  她拿出手机偷偷的拍了言桢一张。

  很快等红灯的时间便过去了,言桢跟着大家穿过斑马路,走进了对面的商城里。

  午间商场里还是有不少人,言桢一一的浏览着,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比她生活的地方热闹许多,她从小生活的皇宫,除了办事,她很少出宫,也很难见识到外面的世界。

  逛了一会儿,言桢便觉得脚有点酸,她寻了一位置坐了下来,又点了一杯饮料,独自喝着。

  她刚坐下没多久,接着一穿着黑色小西装的男人就在自己的对面坐了下来,言桢看了他一眼,便转移了视线。

  面前这个男人,长相一般,梳着油头粉面。

  “你好,”男人一定也不拘谨,热络的跟言桢交谈,“我叫常文,是华容娱乐公司的经纪人,嗯……小姐外形条件不错,有没有兴趣出道做艺人?”

  言桢将饮料放在小桌上,“不好意思,我没有兴趣。”

  她在曲言的回忆搜刮了半天,才明白了艺人这个词语,她对明星不感兴趣,自然也不是做那一块的料。

  常文也没有气馁,他面上的笑意不变,“我是个星探,能找上小姐您,肯定觉得您有这个潜质,我们华容想必小姐也听说过吧?华容对待艺人很宽容的,以小姐你的外形条件是不会不红的。”

  其实常文说的这些,对言桢这个古人来说,是很难理解的。

  言桢抿唇,刚准备开口,放在兜里的手机又响起了起来。

  来电显示的是外公。

  言桢这也才想起来,原身有个外公,如今身体还算健朗。原身从小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,感情深厚。只是外婆前几年生病去世,家里也只有一个外公了。

  言桢眉梢温和了许多,她按下接听键,电话那头就传来了外公孟长伦的声音,“言言,不是说今天回来么?怎么还不见回来啊?是不是有什么事给耽搁了?”

  言桢听着外公的声音,鼻头莫名的发酸,她已经十多年没听过关切话了,她也想起来了,明天是外婆的忌日,原身答应了外公今天要回家的,她收了收情绪眉眼一弯,“嗯……在路上了,大概三四点就能回来了。”

  想到记忆中的外公,言桢心暖洋洋的。

  被公司辞退的事,言桢还是隐瞒了下来,她不想让家里人担心。

  “好!”孟长伦声音透着高兴,“那你路上小心点,我给你留了你最喜欢吃的樱桃。”

  言桢听着孟长伦的话,心头很不是滋味。又跟外公说了一会儿话,言桢才挂断了电话。

  常文还没离开,他也听懂了言桢话里的意思,“既然小姐一会儿有事,那我就先走了。”说着,他又从包里掏出了一张名片放在桌子上,“这是我名片,小姐若是有兴趣,可以联系我。”

  言桢犹豫了,当众拒绝别人总归是不好的,她还是将名片放进了包里。

  见言桢收了名片,常文也放心了,他笑了笑,转身离开了百货大楼。然而他刚出门忽然才想起来,他忘记一件重要的事了。

  他忘记问言桢的名字了!

  *

  言桢买了一点东西,也离开了商城。

  孟长伦住在北城不远的一个小镇上,坐汽车大概还要半个小时候。

  言桢第一次坐这种“马车”,心里还是有一些慌张的。她镇定的坐在车尾,靠在软背上睁着眼。

  还未到发车的时间,车上人并不多。

  言桢刚讲头转向窗外,就听到一声音,“你是孟家那丫头吧?”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喜欢的小伙伴要记得收藏哦qaq~~

  今天依旧有小红包么么哒!

  ☆、004

  言桢闻声回过头,就看到一六十来岁的老人,穿着绛色的褂子,头发有些灰白了,但看起来很精神。

  “我是你隔壁的陶婆婆啊。”

  言桢想了一下,这才想起陶婆婆。

  小时候,原身是跟外公外婆住在一小镇上,镇子不大,所以街里街坊都认识。陶婆婆家和言桢家挨的近,所以两家经常往来。陶婆婆人不错,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给了言桢。

  只不过后来陶婆婆跟着一家人搬离了北城,两家人就再也没联系过了。

  “陶婆婆是回来探亲么?”言桢忆起了陶婆婆后,就跟着聊了起来。

  陶婆婆神色稍黯,“老家也没什么亲人,不过在外面漂泊了,就想回来了。”她收住情绪,又仔细观察着言桢,“言言是越长越好看了。”

  言桢颔首笑了笑,又问,“安安还好么?我也有很多年没见到过她了。”

  言桢说的小楠是陶婆婆的小孙女岑安安。言桢与她是发小,自幼就跟她关系不错,后来言桢离开小镇,安安一家也离开了北城,十多年过去了,两人之间也没有联系过。

  陶婆婆笑了笑,“说起来,安安也在北城,有时间你们可以见上一面。”

  言桢倒是没有拒绝,直接应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