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3节(1 / 2)





  这不是巧了,曹冲竟然正好回城来了!

  对于张仲景的请求,曹冲自然不会拒绝。他眼睛熠熠发亮:“印书周期挺长,而且我是外行,可能读不懂先生的著作,不如先生留在邺城亲自督印。医书可不比别的书,稍有谬误可就是要出人命的大事!”

  张仲景有些犹豫,毕竟他还有官职在身,这趟过来算是出差,没有来了就不走的道理。

  曹冲又细细问了张仲景如今的官职,得知只是个不甚重要的位置,便对张仲景说道:“先生且小住几日,我去问问父亲能不能给您在邺城这边谋个差使,这样您就不用走了!”

  张仲景对官职是不怎么在意的,他心里惦记着《伤寒杂病论》的印刷,当即点头说道:“那就劳烦公子了。”

  曹冲又拉着张仲景真情实意地说了一通好话,才依依不舍地把人送走。

  人一走,曹冲就坐不住了,在屋里踱步两圈,决定马上去找曹操说说这事儿。

  那可是医圣啊,来都来了,肯定得把人留下!

  张仲景最擅长治伤寒,这玩意通俗点来说就是流行性传染病!

  军队这种人多得要命的地方最怕什么,一怕士兵哗变,二怕传染病!

  士兵哗变,那是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,平时注意安抚就能尽量避免。

  传染病这种玩意一旦爆发,那可就是从肉体上毁灭你!

  尤其是如今这种医疗水平极端落后的情况,真出现了大规模传染病那就是一死一个准。没见到一场大疫,建安七子就折了四个在里头吗?

  必须要把张仲景留下来!

  曹操正在与荀议事,听人说曹冲又来了,只觉有些纳罕:刚才不都辞别过了吗?怎么这么快又去而复返?

  曹操对荀说道:“我看看这小子又有什么事。”

  荀含笑点头。

  曹冲迈步进屋,见屋里还有个荀,立即乖巧地朝他和曹操见礼。

  不等曹操发问,曹冲就凑到曹操身边说道:“父亲,我发现一个人才,你能不能把他留在邺城!”

  听曹冲这么说,不仅曹操来了兴趣,连荀都忍不住竖起耳朵听。

  曹操问道:“什么人才?哪里人士?”

  曹冲便把张仲景的籍贯和如今的官职报给曹操,还附带一通天花乱坠的夸赞,说张仲景要医术有医术,要胸怀有胸怀,不管当什么官肯定都能造福一方百姓!

  曹操没听说过此人,倒是荀有点印象,这不是个无论当什么官最后都能跑去给人治病的官场奇葩吗?

  涉及官员任免,荀就不允许儿戏了,当即问道:“你把他的医书夸得那么好,可曾看过?”

  曹冲语塞。

  他忽然发现他爹和他爹身边的人都是人精,不是他瞎夸一通就能糊弄过去的。

  毕竟他们又不知道《伤寒杂病论》在医学史上的巨大影响,更不知道张仲景后来被称为“医圣”,他空口无凭说好就来要官着实太鲁莽了!

  曹冲说道:“我还没有看,不过若是不靠谱的话,张医曹也不会将他引荐给我。”

  曹冲知道自己有些莽撞,当即又补救般给曹操和荀讲起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。

  像张仲景这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并且能将经验总结出来的人才,绝对不能放他走!

  这世上固然有不少会治病的人,但一个医官精力再旺盛,一天下来顶多也只能救治那么点病患。

  可这个医官要是能经验总结出来、毫无保留地教授给旁人,那能救的人就多了。

  这是救十人百人和救千千万万人的区别!

  要不然张仲景怎么能被称之为“医圣”!

  曹冲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给曹操和荀讲了,接着便眼巴巴地坐在旁边等着曹操做决断。

  曹操说道:“你且先回去,我会看着安排。”

  曹冲也不失望,听话地跑了。

  曹操见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,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的,不由摇了摇头。他转头问起荀关于张仲景的事。

  荀把自己知晓的情况挑拣着给曹操讲了:张仲景做官是真不用心,不过因为他关心百姓,时常替百姓治病,所以还挺受百姓爱戴。

  反正张仲景每次考评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,却都能混个中不溜的位置,放去当地方一把手都行。

  曹操用人一向不拘一格,听完荀的评价后觉得这人官当得不算差。

  许多人使出吃奶的劲都不一定能把任地管好,他光凭一手医术就能让民心向着他,不是本领是什么?

  不管人是怎么当官的,反正能把任地管好就是好官!

  只是光凭曹冲一张嘴还是太过草率,曹操又命人去传张医曹过来问话。

  张医曹听曹操这么快传唤自己,心中暗惊:仓舒公子动作也太快了吧?

  面对曹操的询问,张医曹自然是一五一十地认真回答,半句虚话都不敢说。

  得知张仲景擅长的果真是治风寒时疫,曹操也歇了亲自见见张仲景的心思。

  他那头疾可不是风寒引起的,估计这张仲景也没什么办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