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失忆后我成了太子良娣第41节(1 / 2)





  郭嬷嬷心里却是明白是怎么回事,娘娘之前在太后面前说起前朝有旧例,未生育子嗣的嫔妃为皇帝守陵的事情,此事肯定被皇后知晓了。皇后仗着皇帝的宠爱,连太后都拿她没有办法,更何况是自家娘娘。

  小惠度量郭嬷嬷的神色,真心实意地说:“嬷嬷,您就劝劝娘娘好好过日子吧。您瞧瞧,先帝宫中的那些太妃们,有的这辈子就受过一次宠爱,到先帝驾崩,还只是一个宝林。皇上,他还算仁厚,咱们娘娘好歹是个妃,安分地过日子,总归不会太差。”

  郭嬷嬷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,她也劝过,可江氏仿佛入了死胡同,就是想不开。局势很明显,江氏永远不可能再翻身,即使卫氏有失宠的那一日,也轮不到江氏。这样下去,以后就是想回头,也没有路走。

  这时小宫女去御膳房端来膳食,郭嬷嬷接过来,“我给娘娘端进去。”

  江氏坐在窗前不知在想什么,郭嬷嬷放下膳食,道:“您早饭就没怎么吃,现在多少吃一点。”

  江氏拿起筷子拨了拨米饭,“嬷嬷,我没什么胃口。”

  郭嬷嬷把窗子推开,屋外的阳光照进来,她说:“您还是吃一点吧,要爱惜自己的身子,不然夫人也不安心啊。今日天气好,吃完饭,我陪着您出去御花园那边走走,散散心。”

  听她提及母亲,江氏才勉强吃了几口饭,才搁下筷子,突然问道:“我娘什么时候才能进宫探望我?”

  郭嬷嬷迟疑了下,才说:“后宫嫔妃的家人想要进宫探望,须得皇后娘娘的批准,可能是皇后那边忙,还没顾得上这事儿。”

  江氏嗤笑一声,“什么忙啊,我看她就是故意的。崔氏有一个在京城的婶娘这个月已经进宫两次来看望她了。”

  郭嬷嬷叹气,很想说,既然您都知道,为什么不能学学那崔氏呢,讨好皇后,才有好日子过呀。

  “娘说生我的时候梦见月亮落在怀里,说我还有个小名叫做月娘,爹爹说我有皇后命,就连司天监也算出我命里带贵,当时选太子妃时,紫气出在大名府,我才是天命皇后。”江氏喃喃自语。

  郭嬷嬷快被她吓死了,慌忙把窗子关上,“娘娘,算命的事情说不准的,求您忘了这些事儿吧,您现在是皇上的平妃娘娘,已经是贵人了,这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。”

  江氏仿佛不闻,道:“嬷嬷,我累了,您让人收了饭菜,我想睡会儿。”

  郭嬷嬷服侍她躺下,收拾了碗碟,忧心忡忡地出去了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半个月后,御医过来诊脉,然后道:“恭喜皇后娘娘,这是喜脉。”

  兰亭早已预感,表面上当然装的很平静,心里砰砰直跳,她让人送走御医,然后去太极殿把这个消息告诉刘祯。

  刘祯知道后,连折子都不看了,立刻过来含德殿,搂着兰亭的腰,笑道:“朕金口玉言,说了有就一定有,现在不用担心了吧?”

  “我自己也有预感啊,”兰亭摸着肚子,感叹道,“好神奇啊,有个小孩儿在里面生长。天底下有那么多女子,他却偏偏选了我当他的娘亲,等他出来以后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爱护他。”

  “他就是个小机灵鬼,肯定在观察了好久,知道谁是最适合他的爹娘,所以才选择了我们。这小子,比我会投胎多了!”刘祯酸溜溜地说,他可没遇到一个好父亲。

  兰亭笑他,“皇上,你可是皇上,已经比很多人会投胎了。你这么说,让别人怎么活啊。”

  “喵喵!”门外突然跑进来一只雪白皮毛的小猫,兰亭推开刘祯,跑过去逗小猫玩儿,把刘祯吓的心惊肉跳,“慢点,慢点!”

  “没事,御医还说要多走动呢。”

  刘祯有点后悔把这只猫送给她了,早知道她这么快有孩子,应该明年在送,可是看兰亭爱不释手地抱着猫,现在估计也不能从她身边拿走了。

  皇后有孕的事情传出来,很多先前对兰亭不满的大臣们再也无话可说,不管怎样,能为皇室开枝散叶就是嫔妃最重要的事情。

  贤太妃过来看望兰亭,盯着她的肚子看,也觉得很神奇,贤太妃没有生育子嗣,便对兰亭这胎看得非常紧张,“我没什么经验可以传给你,不过宫里有专门照顾孕妇的婆子,她们有经验,你调几个身家清白的人过来使唤。”然后又问,“吃饭还香吗,听说怀孕的妇人总是呕吐。”

  “没事,一切都好,现在才两个月,我吃得下,睡得香,好好的。”

  “那就好。”贤妃舒了一口气。

  正在这时候,小太监进来传话,“寿安宫的高姑娘奉太后的懿旨给娘娘您送东西过来了。”

  兰亭让人请高珍珠进来。高珍珠进来后,先给她与贤太妃行礼,轻言慢语地讲明了来意,放下人参燕窝等补品就离开了。

  贤太妃盯着高珍珠的背影看了看,笑道:“果真是富贵窝里养人,这位高姑娘出落地像鲜花一般,礼仪规矩也不差,只看一眼,还以为是哪家的大家闺秀,以前的模样一点都看不出来。”

  这两年高珍珠变化挺大了,乡下的姑娘脱胎换骨变成了贵族小姐,兰亭道:“太后对她还不错,请了女史专门教导她,锦衣玉食养着,她自己也争气,听说是五更就起来读书,练字练的手腕都肿了。”

  贤太妃对太后仍然存着戒心,道:“太后这么用心培养这姑娘,还把她养在宫里,不会有别的打算吧,你要早做准备。”

  兰亭愣住了,“做什么准备?”

  “万一是给皇上留的呢,他们是表兄妹,民间不是常常有表兄妹结亲的吗?”

  兰亭忙摇摇头,“太后没有这个想头,她最近频频向我示好,甚至还想我为高姑娘看几户不错的人家。”

  贤妃:“还算她没有糊涂到家。既然是太后提及的,你便快快找几户人家出来,让太后挑一户,把她嫁出去算了,她年纪不小了,宫里只有皇上一个男人,要是起了钦慕之心,可别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出来。”

  兰亭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,道:“姨母,幸好您给我提了这个醒。”

  她把为高珍珠选婿的事情交给了青梨,交代青梨选几户门第不错,男方人品也不错的人出来。

  青梨犯愁,与女史们商量了好几日,才拟了一个名单上来,道:“那些家世好,男方上进的人家并不愿意与高家结亲。奴婢这里选的有两户伯爵府,不过家道也有败落之像,还有两户是寒门子弟,但是男方上进,已经有了功名。”

  兰亭心里有数,高家毫无根基,皇上又不如何看重,与人结亲很有点高不成低不就,京中真正有实力的名门,例如英国公府就不会看的上高家,那些空有爵位的破落户反而愿意,反正挑了四家,任由太后去挑选吧。

  名单送到寿安宫后,就再无消息传出来,兰亭也不在意,若是再不满意,那就请太后与高国舅自己去忙活。

  因着兰亭怀孕,不宜太过劳累,所以她的封后大典办得简单一些,场面并不如何大。需要她出面的场面只有接百官及受诰命夫人们参拜,然后去奉先殿祭祀祖先。

  腹中的孩儿未满三个月,她提着心过完这日,次日腰酸背痛,开始呕吐起来,一直折腾了大半个月才好些。

  秋天就这么过去了,天气渐渐转冷。含德殿迎来了一位稀客。

  淑亭自嫁入惠王府,姐妹两就极少往来。刘祯登基之后,惠王如丧家之犬,龟缩于府中,府中的女眷们也几乎不出来走动。惠王妃黄如意还好些,时常回娘家,她的母亲毕竟是东阳公主,偶尔进宫。淑亭则是销声匿迹,兰亭有一年多没有见到她了。

  淑亭变了许多,瘦的厉害,以前娇俏的少女已经完全变成一个瘦削的小妇人。她给兰亭行礼,“参见皇后娘娘!”